关于申报2025年度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的通知

发布者:规划与科技处发布时间:2025-08-02浏览次数:10

2025年度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即日起开始申报,现将申报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和对上海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深入实施中央《关于创新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意见》,贯彻落实《上海市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行动方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学术导向,发挥市社科规划课题示范引导作用,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更好地服务国家和上海的工作大局。

二、课题设置

1.2025年度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设一般课题、青年课题两类,面向全市公开招标、择优立项。

一般课题: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科建设与发展实际,资助申请人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哲学社会科学重要基础和前沿问题,开展具有学科视角的创新性研究。

青年课题:旨在加强对青年社科人才的扶持和培养,发挥青年学者优势,开展原创性研究,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和应用创新。

一般课题每项资助经费 8 万元,青年课题每项资助经费 6 万元。课题正式立项即拨付60%研究经费,剩余40%经费根据课题完成情况和成果质量进行差别化拨付。

三、申报要求

(一)申报市社科规划课题,要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问题意识和创新导向,着力推出体现国家水平和上海特色的研究成果。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要充分运用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学术资源,从学术基础、实践导向、国际视野、历史维度等方面着力,系统阐释其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加强系统性整体性、分领域分专题研究。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研究要深化中国发展实践和经验的学术总结,立足中国历史与国情,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总结普遍性规律、提炼学理性概念,升华具有普遍意义的中国理论。重大基础问题研究要深化中国历史文化研究,密切跟踪国内外学术发展和学科建设前沿,具有较高的主体性、原创性和学术思想性,促进中国学问的丰富创新。重大现实问题研究要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聚焦国家和上海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性、针对性和决策参考价值。区域国别研究要系统开展重要国家、重点区域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社会、法律、宗教等全方位研究,深化中外历史、文化、发展道路等比较研究。交叉研究要打破学科壁垒,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与新技术、新方法、新范式的融合,组建跨学科创新团队,在交叉融合的基础上促进原始创新。区域国别研究、交叉研究单独申报。

(二)学科类研究不再分学科发布具体课题指南。申请人可对照国家社科基金、市社科规划课题近年已立项课题和研究成果,着眼国家需求和学科发展,从学科视角按照选题规范自主拟定题目申报。

(三)市社科规划办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等重大战略任务,围绕事关国家战略和上海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拟定了一批方向性研究选题(见附件1,申请人可结合自身学术专长和研究基础,参照选题方向,设计具体题目进行申报,也可自主拟定题目进行申报。

(四)申报课题的选题表述要符合课题定位,突出问题导向、学科视角,科学严谨、简明规范,避免引起歧义或争议。   

(五)课题组列入研究成员须征得本人同意并签字确认,否则视为违规申报。申请人可根据实际研究需要,吸收境外研究人员作为课题组成员。

(六)所有课题应于20271231日前完成。其中,研究应用研究类课题原则上一年内完成。课题结项成果将择优纳入上海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五大文库”出版资助。

四、申报资格

(一)申请人须具备下列条件:

1.受聘于我市社科研究单位,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遵守市社科规划课题管理规定,具有独立开展研究和组织开展研究的能力,能够承担实质性研究工作,品行端正、学风优良。

2.一般课题的申请人须具有副高级以上(含)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或具有博士学位;青年课题申报条件参照《202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申报公告》第四条第二款执行,即“男性申请人年龄不超过35周岁(1990年4月25日后出生),女性申请人年龄不超过40周岁(1985年4月25日后出生)”。

3.以兼职人员身份从兼职单位申报的,兼职单位须审核兼职人员正式聘用关系的真实性,承担课题管理职责并承诺信誉保证。

4.全日制在读研究生不能申请市社科规划各类课题。符合申报要求的在站博士后人员须从所在博士后工作站申请,在职博士后可以从所在工作单位或博士后工作站申请。

(二)为避免一题多报、交叉申请和重复立项,确保申请人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课题研究,2025年度市社科规划课题申请作出如下限定:

1.申请人同年度只能申报一项市社科规划课题,且不能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其他市社科规划课题的申报;课题组成员同年度最多只能参与两项市社科规划课题申报;在研课题的课题组成员最多只能参与一项市社科规划课题申报。

2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市社科规划课题负责人不能申请新的市社科规划课题(结项证书标注日期在2025828日之前)。

3.申请人同年度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其他国家级科研项目的,其课题组成员不能以内容相同或相近选题申报市社科规划课题。若申请人申报的本年度国家级项目获得立项资助,所申报的市社科规划课题不再予以立项。

4.凡在内容上与在研或已结项的省部级以上课题有较大关联的,须在《申请书》中详细注明所申请课题与已承担课题的联系和区别,否则视为重复申报。不得以内容基本相同或相近的成果申请多项课题结项。

5.凡以博士学位论文或博士后出站报告为基础申报市社科规划课题的,须在《申请书》中注明所申请课题与学位论文(出站报告)的联系和区别,并承诺在原论文(出站报告)基础上进行实质性修改,预期成果与学位论文(出站报告)的重复比例不得超过60%。申请结项时须提交学位论文(出站报告)原件。

6.不得使用与已出版的内容基本相同或相近的研究成果申请市社科规划课题。

7.立项后凡以市社科规划课题名义发表阶段性成果或最终成果,不得同时标注其他基金或项目资助字样。

(三)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

1.申请资格不符合《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的。

2.选题不符合《申报公告》要求,或不具有重要研究价值;“课题论证”明显简单草率,填写内容有明显缺项;无相关前期研究成果或前期研究成果与所申报课题无关的。

3.申请书填写内容(包括申请人及课题组成员的基本情况、前期成果等)不实、弄虚作假,或相关成果存在知识产权争议的。

4.申请人主持的各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市社科规划课题被撤项或终止处理尚在资格限制期内,或有其他信誉不良记录被通报批评的。

5.未按要求进行实名认证,或提交的证件信息与用户注册时不符的。

五、课题申报的操作程序及要求

1.课题申报采用网上填报方式,申报者须在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站(网址:http://www.sh-popss.gov.cn)的课题管理服务平台中注册个人用户(已注册用户直接登录系统即可),完成实名认证,补充(更新)个人资料填写相关课题申报数据。

2.课题网上注册须按要求完成实名认证(用户成功登录系统后,在页面右上角选择添加个人证件照片即可)。未按要求进行实名认证的,或提交的证件信息与用户注册时不符的申报材料将不予受理申报者须在815日前进行实名认证,提交实名认证信息后,并及时通知我们,以便我处集中审核。

3.课题申报系统于2025815日零时至82517开放,逾期自动关闭。申请人在线填写完毕的课题申请书电子版,经所在学院审核后,请于2025年8月20日前报送至科技处

4.为保证申报质量,请申请人所在学院加强对申报材料质量的指导和把关。本年度申报正值暑假期间,请有意向申报的老师第一时间至科技处备案,以便我们做好后续工作。申报过程中如有任何疑问,请及时与科技处联系。


联系人:许珊珊    联系电话:18818238936


附件1:课题指南.docx

附件2:课题申请书.doc